}
栗子
首页  >  专题  >  学姐来了  >  栗子

年纪轻轻就得了高血压,怎么办?

:栗子

导语:青年高血压有哪些特点?如何选择降压药?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把每年的5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以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唤起人们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在我国,高血压病有着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有调查显示,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5%,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为高血压病患的后备军

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等发病和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青年高血压有什么特点?

1.症状不典型,多于体检或偶然测量时发现。

2.大多为轻度高血压。

3.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收缩压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4.合并超重/肥胖、代谢紊乱比例高。

5.对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治疗率低,控制率更低。

6.预期寿命长,终身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青年高血压的降压药物如何选择?

除遗传、环境等因素外,青年高血压患者多有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进一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表现为血压升高的同时心率也常常增快。研究发现,年龄大于40岁的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者高达64%。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越强,心率越快,心脑血管患病风险越高。

应用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有助于青年高血压的控制,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甚至猝死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β受体阻滞剂是唯一能够既降低血压、又减慢心率的降压药物,是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优选降压药物,尤其适用于伴明显交感神经激活 (如静息心率>80/)的患者。目前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拉贝洛尔等,但禁用于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心力衰竭及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另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药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药物)亦可作为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线降压药物,尤其适用于合并糖尿病、蛋白尿的患者。

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对于无合并症的青年高血压患者,建议将血压降至<140/90mmHg,心率控制在静息状态下60-75/分;如能耐受,血压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者若耐受,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静息心率控制在55-60/分。

青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注意事项

1.服药依从性差、易漏服,优先考虑使用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物。

2.妊娠或计划怀孕的青年女性患者优选盐酸拉贝洛尔。

3.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心率,观察有无乏力、肢端发冷及性欲减低等不良反应。

4.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不宜突然停药,应遵医嘱调整剂量。

5.血压控制不佳或合并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应启动联合降压治疗方案。

6.合并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合用需谨慎。

高血压的预防 

1. 限制钠盐摄入: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

2. 减少高糖、高脂肪饮食:限量使用烹调油,少吃快餐,尽量在家中就餐。

3. 控制体重:维持体重指数(BMI<24kg/m2,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4. 规律运动:鼓励进行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每日30分钟,每周57次。

5. 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应尽早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量,男性<25g/日,女性<15g/日。

6.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心情舒畅,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本文作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内科刘芳、向伟医师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分享到:
【请勿移动和删除】栗子的介绍

栗子


  “啊呜啊呜……知识和美食一样好吃,你要不要也来点?”
  领域:地理,环保,科幻,美食
  描述:S学园三年级,个子小小的完全没有学姐的样子,但是头脑非常聪明。是个吃货,又运动万能,吃不胖的典范。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