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塔”是人类首个近距离绕彗星运行、进而投放登陆器在彗星表面着陆的探测器。在此期间,欧洲航天局为“罗塞塔”选择了两颗小行星作为飞掠观测的目标,两者均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
通过研究罗塞塔号探测器收集的数据,天文学家们确定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是由太阳系诞生时存留的古老物质组成,而不是由后来的大天体撞击产生的碎片组成。知道像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这样的天体是怎样以及在何时形成十分重要,能帮助我们解释太阳系如何形成以及在早期如何演化。
如果彗星是原始物质组成的,那么它们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形成太阳系的星云的性质,46亿年前,正是这团星云聚集凝结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太阳、行星以及太阳系内小天体。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早些时候形成的天体,如海外天体,彼此碰撞产生的碎片形成了彗星。这样一来,彗星所提供的信息是关于这些大天体的:大天体的碰撞及分布,大天体碰撞后产生的碎片是如何产生新天体的。
罗塞塔号项目科学家麦特·泰勒(Matt Taylor)说:“不管怎样,彗星见证了太阳系演化的重要事件,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用罗塞塔号探测器及其他观测手段仔细研究彗星的原因。”
在罗塞塔号拍摄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照片上,发现有令人惊奇的崎岖沙丘。
沉积沙丘的形成需要沙粒和足够强大的风。风吹动沙粒使它们沿着地面运动并逐渐堆积。然而彗星的尺寸很小,不足以形成像地球这样的大气层。而风是在大气层中才存在的自然现象。宇宙中大部分区域是没有风的。因此,当科学家看到罗塞塔摄到彗星表面存在疑似沙丘结构会感到惊异。
根据照片分析,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上存在不止一个沙丘。这个哑铃状结构的彗星两瓣和颈部都有沙丘的痕迹。而对比16个月之前拍摄的彗星图片,科学家还发现沙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抛到太空中的灰尘颗粒,大约一半都是由有机分子组成的。这些颗粒由富含碳的物质构成,从太阳系形成之初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过。
当彗星67P沿很扁的椭圆轨道接近太阳时,变得活跃起来,冰冻的气体蒸发,带出彗星的许多尘埃颗粒,飞向周围空间。如果能成功地收集、分析这些尘埃颗粒,就能够了解彗星的组成成分。
科学家们发现,彗星67P周围的氧分子可能来自它的主体,而非之前有些科学家所认为的产生于彗星表面。
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其表面的冰就会升华,从固体变成气体,形成彗发。罗塞塔上的仪器分析彗发,发现它不仅像预期的那样含有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而且含有氧分子。在地球上,氧是生命必需品,由光合作用产生。
罗塞塔科学家研究小组最新研究报告说:氧分子极有可能来自彗星的主体,也就是彗核。这意味着氧分子在46亿年前,当彗星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在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之前,曾有几个项目成功地收集到彗星的尘埃颗粒,但有的只是在很短时间内收集了样品,有的收集时,微粒的成分已经发生了变化。
2005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在距离地球1亿多千米远的地方成功实现相撞。此后,“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母船完好无损,仍旧在太空中飞行,并被赋予了两个新任务——沿途探测“哈特雷”2号彗星和寻找太阳系外行星。
罗塞塔与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