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20180906_862234_taonews.html
铁骨
首页  >  专题  >  学姐来了  >  铁骨

看太多“小鲜肉”,我会变“娘”吗?

图文:铁骨

导语:2018年的“开学第一课”似乎比以往更火一些,大家在对冗长的营销广告口诛笔伐之余,对节目邀请的偶像明星也很不满,认为他们画眼线、涂口红,不够阳刚,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外在形象女性化就代表他的内在性格也很“娘”吗?所谓“娘”和“阳刚”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因素影响?……本期《学姐来了》,我们一起了解下心理学家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心理学怎么看待“娘娘腔”和“阳刚之气”

这里首先需要区分生理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社会文化所认定的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系统、基本态度和情感,被称作性别角色(Gender Role),说白了就是外人怎么看待你的性别,“娘娘腔”和“阳刚之气”都属于社会性别范畴。

其实,早期的心理学家们也觉得男生“娘”不好,但后来他们改变了看法。上个世纪20年代左右,心理学研究假设性别角色是一个连续体,男性特征(M)和女性特征(F)是对立的两极,个体的性别角色行为越符合其生理性别,心理就越健康。从这个角度看,“阳刚之气”显然优于“娘娘腔”。后来,心理学家们发现,单维的性别角色观念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就好比《三国演义》里人物性格被赋予的特定认知,一提到诸葛亮,就是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代言人,诸葛亮本人表示“人家觉得好累”……

性别角色单极维度模型 

1979年,西方学者贝姆提出了双性化理论,一下子开启了人们对性别的新认知。她认为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维度,一个人可能同时拥有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同时具备两性性格特征的“双性化”的人心理健康水平、适应能力最佳。也就是说,偶尔找“闺蜜”吐槽的男生和独立能力很强的女生,心理韧性更好、更健康。这一模型得到国内外很多研究支持。2000年时,国内研究者钱铭怡、张光建等调查了380名大学生,结果显示双性化类型占27.9%、男性化类型占23.5%,女性化类型占22.4%、未分化类型占26.2%。贝姆还编制了一套性别角色量表,如果你对自己的双性化倾向感兴趣,不妨找来测试一下。

性别角色双性化理论模型 

更玄的还在后面呢,早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解梦大师、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就提出人类潜意识中本身就存在着异性的原型。男性潜意识中的女性性格,叫做“阿尼玛(anima)”,当男性对女性一见钟情的时候,他可能就是将心中的阿尼玛投射到她身上。女性潜意识中的男性性格,叫做“阿尼姆斯(animus)”。荣格甚至认为,人到中年男性会逐渐表现出温柔、敏感、体贴等女性特点,就好比在家庭里,有的爸爸越来越体谅妈妈,主动关心子女,替妈妈分担更多的家庭任务;而中年女性心理则逐渐表现出果断、大度、主动等男性特色,职场上的女强人,体现的尤为明显。

职场女性vs超级奶爸

♦“娘娘腔”是与生俱来的吗?

“娘娘腔”知道自己很“娘”吗?自己觉得自己是男还是女,这一过程叫做性别角色认同(Gender Identity)。性别角色认同的形成机制究竟是怎样的,研究者们现在还没有定论。主流观点认为:先天的生理因素与后天的社会因素都会影响性别认同。先天因素包括基因、产前和产后的激素水平;后天因素则包括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大众文化等。性别认同的形成机制也是心理学家们特别感兴趣的主题。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与同性别父母的认同而学会性别概念。弗洛伊德老爷子给它取了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男孩具有恋母情结,需与父亲竞争但害怕被阉割,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是男孩要认同父亲、成为像他一样的人,以此来吸引母亲。女孩则是通过内化母亲的行为而吸引父亲。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与性别相关的行为,成人对其相关行为的奖励或惩罚,这两个过程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性别认同。比如,父母会称赞鼓励女孩玩洋娃娃、扮公主,而会送给男孩子们诸如汽车、飞机之类的玩具。

或许有一天,你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女人……这个可能吗?

“先天与后天”争论中一个有名的案例是大卫·利马。利马在婴儿时,经历了一次错误的手术,失去了他的男性生殖器。心理学家约翰·曼尼说服利马的父母将他当作女孩抚养。利马长大成女孩,穿着女孩衣服,周围都是女孩玩具,但感觉自己不像女孩。在他13岁时试图自杀后,利马被告知他出生时具有男性生殖器,并进行了重建手术。这个案例从侧面佐证后天因素不能改变性别认同。

♦看太多“小鲜肉”,孩子们的性别认同会改变吗?

这一问题可能是“开学第一课”播出后家长们讨论最多的。最新研究显示,核心性别认同在三岁左右形成。三岁以后,改变核心性别认同非常困难的,性别指定不符合某人的性别认同,会让其非常痛苦不安。三岁左右的小朋友就能正确说出自己的性别,知道小男孩以后会做爸爸,小女孩以后会做妈妈。到了七岁左右,孩子们知道性别是恒定的,不会因为穿着、活动或者外形而变成另外一个性别。但是,社会文化确实会影响性别角色行为,这并非什么新鲜事,就如大众传媒暗示性感、瘦削的女性才美,在大众传媒的信息轰炸之下,人们逐渐接受了过去无法想象的男性行为。

2018年“开学第一课”节目截图

♦“小鲜肉”这么火背后有心理学原因吗?

“小鲜肉”将男性的“颜值”置于审美的核心,展现的是以女性为中心、对男色的欣赏和消费。这一方面与近年来女性在消费社会的地位愈发举足轻重有关,女性在经济方面的自主权越来越大,她们对于男性的审美通过消费自由自主地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文化“尚文”传统的影响。学者雷金庆认为“文武”才是区分中国男性气质的二分法。“文”的气质儒雅、整洁、知书达理,“武”的气质刚健、勇猛、忠诚正直。中国拥有“尚文”的传统,在封建历史中,女性一直保有对“才子佳人”式搭配模式的憧憬。而中国才子的形象一般被认为是“文人形象”,他们知书达理,温和如玉,仪表堂堂。小鲜肉明星身上带有的文秀气质也与“文人”的气质相契合。想一想你们班上内向清秀的男生们,是不是也特别受女孩子欢迎?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反感“小鲜肉”,有些人特别喜欢?

“小鲜肉”在媒体描述下,颜值魅力被无限放大,还贴上本属于女性的“柔美”、“漂亮”等标签。这一形象与传统的“男性印象”不符,大众对其的态度出现两极分化。这里需要介绍性别刻板印象这一概念,它也称性别偏见,是人们对男性或者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表明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是有抱负的、具有阳刚气、有独立精神、富有竞争性的;女性则是依赖、温柔、软弱的。

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大家普遍觉得女生数学不好。心理学研究显示,这种刻板印象反过来真的会影响女孩子的数学成绩,这就是传说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自我实现的预言”。

当某事物与你之前的认知不一致,你就会讨厌它吗?你的态度会改变吗?

还真的有这种可能哦。“态度”研究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热门。态度的认知理论表明,人们努力追求认知结构的相符一致。如果一个人的几个信念或价值观彼此不相符、不一致,人就会觉得很难受,会努力去减少这种不一致性,力求使它们达到相符一致。“小鲜肉”与人们认知中期待的男性形象不一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如果你的好朋友或者“不喜欢的人”是某个小鲜肉的迷妹呢?这种情形心理学家也研究过。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假定有同学甲与同学乙,如果甲喜欢乙,她们俩对小鲜肉的态度不一致,或者甲不喜欢乙,她们俩对小鲜肉的态度一致,这时就会出现认知不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产生的压力会驱使她们改变自己的态度,进而达到平衡。爱屋及乌、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等大概也是这个道理。青少年处于特殊时期,需要融入朋友的圈子、被圈子接纳,很容易因为同辈压力而改变对小鲜肉的态度。

♦事物的另一面:“小鲜肉”盛行有没有什么正面的作用?

著有《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的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自我同一性,通俗讲,就是一个人想明白“我是谁”、“我活着要做什么”、“我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关,对个人而言意义重大。你一定听过那句话,“道理都懂,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自我同一性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必须由本人想明白、想通,别人的指导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自我同一性的达成,离不开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探索,去尝试、去经历、去体验各种可能,进而做出选择。如果自我同一性在青少年时期没有达成,就会“延期偿付”到成年。新闻中经常出现迷茫的大学生、毕业生们,就是鲜活的例子。借用一句通俗话的形容,“欠下的债早晚都要换”。从这一层面讲, “小鲜肉”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单维性别角色的框架,为青少年探索自我提供了新空间。

是否有必要让孩子与“小鲜肉”隔绝?

如前面所说,“小鲜肉”确实可能会影响孩子性别角色行为,但在大众传媒如此盛行的今天,谁都无法让孩子生活在真空中。家长们也不必对小鲜肉们太过紧张,从自我做起,引导和帮助孩子去经历、去辨别,有效陪伴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树立包容的价值观、早日达成自我同一性。

 

 

 

 

参考文献:

1.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 卢勤、苏彦捷 北京大学

2.女性管理者的性别角色与人格特征关系研究 刘莉

3.性别认同 维基百科

4.娱乐时代的男色消费:“小鲜肉”批判 上海艺术评论

5.态度理论 百度百科

6.卡尔·荣格 维基百科

7.为什么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读曹文轩 常立 新京报书评周刊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收藏:0
分享到:

留言

【请勿移动和删除】铁骨的介绍

铁骨


  “把不懂的知识做成子弹打到你的脑袋里好不好呀?”
  铁骨学姐,长相甜美却很有气势的双枪美少女。
  当然,手枪里装的是用知识做成的子弹,安全无害哦!

©2011-2018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