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30205_32027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媒体达人  >  张沫

张沫

开博时间:2016-11-21 20:47:00

《健康》编辑

文章数
分享到:

隐性压力,中国孩子的另一种危机

2013-02-05 11:09:27

隐性压力,中国孩子的另一种危机

撰文:崔永华

  在山西临汾钢铁集团子弟小学的五年级学生恬恬留下压力太大了的绝笔自缢身亡不久,南京一名初二的男生坠楼身亡,这位14岁少年没有留下任何的遗书,有的仅是裤口袋中尚未做完的试卷。当地公安部门经过现场侦查已排除他杀的因素。

显性的死亡好分析、易判断,然而究竟就是什么样的压力竟让我们的孩子如此坚定地结束自己如此稚嫩的生命?

孩子肩膀扛不起父母过重的

  天津市曾对2213—15岁自杀儿童行为进行分析,导致儿童自杀的主要原因中,学习压力过重和青春期问题两项占68%

  从表面上看是学习压力、感情问题,仔细分析起来,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活动,总是随着身体生理的成长和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各种影响而形成。不过,今天孩子成长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由于父母的无知,使得大批孩子心理成长与智力发展严重失衡;来自教育及社会环境中日趋功利思想支配下的重智轻德倾向。由此建构起的价值评价体系,逐渐形成为一种隐形的压力左右着孩子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临近了,北京一重点中学的学生硬被母亲拽着去看心理医生,检查是否患有高考焦虑症,这位学生愤然对母亲说:求求你们了,别再整天念叨高考焦虑症了。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一直都挺自信的,从来没想过会跟焦虑症沾边,你和爸爸整天把焦虑症挂在嘴上,真让人受不了。

  对于家长们如此这般的爱心,孩子怎么看、怎么想?记者曾为此寻问过许多考生,他们的回答就三个字——“烦死了。一位叫李涛的考生说,父母亲把我们想像的太低能了,如果我们的神经脆弱到连考场外的飞机声都不能接受,将来走向社会还能干什么?李宁的同学陈奕告诉记者,临考前家长用不着讲什么道理,就他们那种过于紧张的心态和乞盼的眼神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觉得现在的父母挺功利的,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自已的面子和尊严。

  父母最普遍的错误,或许在于盲目而坚定地相信自己所作的都是出于爱。父母的形象似乎总是牵着儿女的手,到了实在不得不松手了,就用心牵着,无论他们身在何处。实际上,许许多多的父母把生命的赌注押在孩子身上,并从中找到了这种自我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于是,襁褓之中的孩子,就成了开发智力的对象,从神童教育零岁方案天才儿童培养、一直到哈佛女孩北大男孩,都是他们所津津乐道的。尽管科学已证明,人群中只有千分之三超常,但固执的父母认定,只要孩子努力就可成为天才。

素质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奥林匹克数学热,逐步扩张到了物理、化学以及英语,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里,中小学生上过各类奥校班的达到54%以上,许多人还同时上二、三个班。

  南京市小学生的一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在家长的督促下都在课余参加了家教或辅导班,其中语数外占57.3%,艺术类占10.1%,体能训练占4.85%,棋类占3.85%。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参加语数外辅导班的比例明显增加,三四年级参加的占47.9%,到五六年级则高达66.8%;三年级参加艺术类的还有11.3%,到六年级参加艺术类的只占到3.9%,参加棋类的只有0.7%。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年龄段的儿童90%以上的课余时间用于文体活动及自己感兴趣的游戏。

  父母有许多不合逻辑的期望,他们认为有理由剥夺孩子应有的权利,侵占属于孩子自己任意遐想的自由。有两句话在孩子们中流传很广:在学校,课间十分钟最短暂;回到家,厕所里最温暖。

  发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的一则惨烈故事耐人寻味:仅因友人说弹钢琴对开发孩子智力有好处,他们就倾其所有并负债为女儿买来钢琴。不料女儿视学琴为苦役,而父母亲却强逼她每天练4小时,练不够时间不许吃饭、睡觉,还效法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女儿疲倦时将其头、手吊起,并伴以经常的打骂。终于有一天,女儿抄起剪刀,铰断自己的手筋。抢救的大夫十分震惊:你不怕疼?女孩说:铰断手筋只疼一时;不断手筋,我的痛苦一辈子也解除不了。

  在天津,一个12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怎么玩命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每次走出学校的考场,回家就进了刑场,她感觉自己要受如此漫长的罪,还不如死了好。于是她吃下了十几片安眠药。在南京,一个中学生实在受不了母亲层层加压的考试成绩要求,选择了离家出走。

孩子们在痛苦煎熬中选择了用残害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作为反抗。社会学者指出,作父母的难以想象孩子力不从心却又不得不去竞争的困境。可以看见的结果是,因失败逐渐产生的压抑,慑于父母威严而撒谎后的负疚,对于前程的恐惧……种种不断的心态扭曲,最终由伤害自我来表达根本就肩负不起父母设定的近期及未来目标的责任。

老师多导师少现象令人担忧

  孩子交给您了。几乎所有的家长对学校教师都这么说,表明他们对教师充满了信任和依赖。尊师重教,是人类文明的共通德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师是学问的代表,是道德的示范,正所谓师之所存,道之所存

  但调查发现,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已任的导师越来越少,不少教师对自己职责的理解只是一种职业。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已堂而皇之地把知识的传授与商品的价格放置一起,进行等价交换的交易。在社会变迁中疏离、走样,突出表现为:

  ——补课成风。一些教师抓住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为学生补课作为生财之道,热衷于搞课外家教。教育界人士说,有些教师仅家教一项月收入高达三四千元。

  ——接受学生馈赠成为时尚。每逢教师节和一些传统节日,学生家长便拎着大包小包上门送礼,礼品大到几百元,小到鲜花、挂历等。一些教师受之坦然,收不到还要在课堂上训斥学生。由于教师这些行为不回避学生,使学生小小心灵上已经感受到只有物质的重要。

  社会学者指出,学校千万不能为追求收入而淡化了它最根本的职责,那些上课留一手,课余搞家教的做法,那些以交钱抵分数来换取入学资格的方式,值得大家警觉。

  有的学校,老师动辄就把学生叫到讲台前罚站。考试错一道,罚抄50100遍。有的学校老师当众讽刺挖苦学生,比如某一个问题学生没搞懂,老师会说:牛教三遍都会转弯,你咋还不懂?有同学提问时答不上来,老师又会说:你怎么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来呢?还有的学校,学生是按照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坐位顺序。如此做法足以在某一个错误的时间摧毁一颗稚嫩的心灵。

警惕重德轻智的教育倾向

  当前,许多学校的教育是在一种使学生害怕的气氛中进行的,大多数学生害怕嘲笑、失败和被惩罚。这种恐惧使得顺从的学生以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现着自己,却并不能使他们对学校和学习感到兴奋和快乐。而一些问题学生表现出一种自我保护的态度,甚至采取一些能欺骗成人的行为方式。

  社会各界衡量青少年优良的价值体系,同样存在严重的重智轻德倾向。一位中学校长介绍说,江苏某县去年召开全县干部大会,县长在发言中有些难过地说,我们县今年有两大灾难:一是旱灾,影响了农业产量,农民收入明显下降;二是我们县高中高考成绩全市排在倒数第一。

  社会学家指出,我们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制度,尽管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而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本质上还有许多落后的东西。一些陈旧的观念根深蒂固,如读书作官光耀门庭的思想,改头换面成了求学可以做白领,当老板,发大财;一些教育方式也很落后,有人形容过去的风气,背诵八股文章,作考试的本钱;现在的风气,背诵问答题解,为名校的门券。

  谁来帮助孩子们减轻如此沉重的心理负荷?专家们认为,必须改革目前全凭一张考卷衡量人的高考制度;更重要的是,改革我国现有的用人制度,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成长环境。此外,还要倡导陶行知先生的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的思想。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养真正的人!

上一篇:冬季进补,气血阴阳各不同
下一篇:当心,黑色激情变成黑色陷阱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