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写在今年的诺贝尔奖逐步揭晓之前,每年从10月2日起就会陆续公布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名单,然后在12月10日,也就是诺贝尔去世的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获奖者也会获得将近100万美金,这些钱都来自于诺贝尔遗产作为基金每年产生的收益,与奖金比起来更大的收获是这份世界级的荣誉,用来表彰他们的成果在实际应用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没有诺贝尔数学奖,当然这与诺贝尔本人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性有关,比如在他的时代还没有经济学的概念,所以直到1968年才由瑞典银行出资设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每年都特别期待诺贝尔的医学与生理学奖的颁布,除了我是本专业的原因外,我觉得医学研究的进步是真的可以切实挽救人类的性命,比如2015年我们国家的屠呦呦女士因为最早发现青蒿素可以用于抗疟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而2016年的获奖者大隅良典虽然并不是从事医学研究,但他在细胞自噬方面研究的贡献也间接的推动了医学的发展,而且他可以说是真正的普通人通过坚持走向成功。
大隅良典出席第一届中国自噬大会
今年的9月份,已经72岁高龄的大隅良典到访中国大连,出席了第一届中国自噬大会,我有幸跟随导师一同参与了这个学术会议,对于见到大隅良典的感受就是他本人真的很像著名漫画家宫崎骏,而且他十分谦逊,发言的时候声音不大,语速也很缓慢,在提问环节还要考虑一阵才会回答,可能是因为他用英文无法表达内心的感受,当然也印证了他是一个做得多却说的少的科学家。他的生平有很多轶事和坎坷,比如在他读第一个博士的时候因为论文不合格而没能毕业,所以他又多读了另外一个博士;之后在美国做博后期间他自己的课题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不一样,所以还要从头学起,不过就在这时候他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宿命,酵母菌,回到日本后他作了七年的助理研究员,在他成为研究员之后他终于可以开展自己的研究,通过酵母菌来研究细胞自噬,图示的这些圆圈就是酵母菌,酵母菌里面的深色圆圈就是自噬小泡,可以说他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专心研究这些圆圈,而上一个因为圆圈出名的应该就是画鸡蛋的达芬奇了,与他自己的经历产生的影响有关,他自己从来不给学生任何论文的压力,整个实验室的氛围也很轻松愉快。
大隅良典发表感言
我们还发现往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都会颁发给三个人,而2016年却只颁发给了大隅良典一个人,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对自噬研究的贡献足以配得上独得这份荣誉,在他将细胞自噬的机制阐明后,关于自噬的研究成指数式的增长,可以说是他带动了一个领域的研究发展;。
自噬机制揭示后相关论文发表数量
那什么是自噬呢?自噬的英文是autophagy也就是自我吞噬的意思,在正常情况下细胞饥饿时会发生自噬,因为需要把衰老的细胞器通过溶酶体分解成为氨基酸进行再利用,但是自噬系统出现问题后就会导致细胞内的垃圾无法清除,大隅良典就是巧妙的在面包酵母中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从而揭开了自噬过程的面纱,在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比如帕金森病,脑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里的线粒体自噬就会出现障碍,导致了神经元的异常死亡;此外在病毒侵袭人体的时候免疫系统也会让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自噬,从而保护更多的健康细胞不受感染,而且自噬系统和细胞的凋亡系统都发挥着抑制细胞癌变的作用,所以自噬的研究与人类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
去年的诺奖早已尘埃落定,今年又会花落谁家,有着诺奖风向标之称的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已经公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奖”,预测了22位可能在今年或将来几年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如果不想看剧透的话就在国庆假期里好好等待谜底正式揭晓吧。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 汪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