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药驾”黑名单
2014-09-16 09:41:41醉驾查得特别严,许多好饮之人都不敢以身试法。然而,另一种危险性堪比醉驾的驾驶,却没有被查,也没有引起驾驶者足够的警惕,那就是“药驾”,即在服用一些会引起嗜睡的药物期间开车。
引起嗜睡的药物很多,都可列入药驾范围,而我们平时最常接触到的两大类药物——抗过敏药和感冒药赫然在列。
抗过敏药
最常见的抗过敏药是抗组胺药,目前分两代。
第一代常见的有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异丙嗪(又称非那根)等。这类药物对多种过敏性疾病有较好疗效,且价格便宜,临床用得很广。但这类药能进入大脑中枢,产生中枢抑制作用,引起明显的嗜睡、镇静等反应,是危险药驾的重要成员。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由于结构改变,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中枢,因此较少导致嗜睡,一般可供驾车者使用。但要注意,同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的西替利嗪,也有部分人服用后有嗜睡反应,仍应小心。
感冒药
复方感冒制剂也常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第一代抗组胺药,因其能较好地控制感冒早期的打喷嚏、鼻塞、流清涕、咽痒等症状。只要含有这两种物质的感冒药,便可能导致药驾。
可见,引起危险药驾的,虽然是不同药物,起作用的却是同类物质。事实上,只要药物含有相关物质,其说明书就会明确规定,服药期间不能驾车、高空作业及操纵机器。驾车者要特别留意药物说明。
所以,有服药需要却又要驾车的朋友,一定要选择不会让自己昏昏欲睡的药物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