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出游“药”败火
2014-09-10 11:38:55作者:陆基宗(江苏无锡市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
难得出门远游,却屡屡“上火”。出游在外,该如何及时“扑火”?
中秋假期已过,国庆黄金周也不远了。筹谋已久的出游终于成行。很多人却发现,快乐的行程身体“火气”却不小,有人口干舌焦、咽喉肿痛、食欲下降、睡眠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有人舌生红刺、眼睛发红、牙龈肿胀、口腔溃疡……
为何一出门就上火?身体进入应激模式
中医对上述旅行出现的诸多症状,称为“上火”,说的是那些平时维持人体正常体温、推动气血津液运行、促进生长发育的“气”过了头,失去制约,于是表现出种种火急火燎的病症。而黄金周所处的时间,多数地点还偏热,火气也可能更旺。
换成现代医学的说法,则是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了,满满当当的行程、舟车劳顿、跋山涉水的生活让身体时时“应激”,本意是为了适应与日常不同的生活,但调节不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相应的应激性疾病也就出来了。
备好药,及时“扑火”
为了让行程不被“火烧”,就要及时发现上火苗头,有效灭火。这时,你药箱里准备着的常见非处方药就派上用场了。
当有“上火”预兆的小苗头时,比如咽喉有些干痛、晨起眼屎变多、睡眠有些燥,可以预防性服“败火”药,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这些中成药大多有润肺、滑肠、滋阴等作用。
如果已经出现 “上火”征兆,那么可口服牛黄清火丸、牛黄上清丸等,需注意,牛黄解毒片(丸)去火作用较强,要慎用,特别是年老、年幼者。
出现以下这些具体症状,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对症处理:
眼结膜炎——可滴氯霉素眼药水;麦粒肿者,白天点氯霉素眼药水,睡前可涂金霉素眼膏;
单纯疱疹——可用疱疹净或病毒唑药水,并口服病毒灵;
口腔溃疡——可外用口腔溃疡
毒丸或黄连上清丸;
火气重者——适当休息,多饮水,口服牛黄清心丸、龙胆泻肝丸、三黄片和青果丸等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注:上述仅为举例,虽为非处方药,服药也要因人而异,并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防火灭火”,水搭清凉茶
水是更为安全有效的防火灭火之道,即使已经服了药,水也要多喝。
也可以适当饮用清凉茶冲剂或饮料来代替部分水,如金菊冲剂、夏桑菊冲剂、金果饮等清凉冲剂。
目前常见凉茶中所用的药材多具有清热解毒、益气泻火和滋阴潜阳的功效,且这些中药材大多可“药食两用”,如常用的金银花、夏枯草、玫瑰花、苦丁茶、菊花、麦冬和竹叶等。 对症用凉茶,不但能消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去毒,而且能消除烦渴,补充体内水分,洗涤胃肠,促进代谢,防止中暑、“热伤风”和腹泻等夏季常见病。
吃点“苦”,身体更舒服
中医认为,“苦味”可降火,适当食用,可克服或改善“上火”症状。
苦菊、苦瓜、苦菜、苦笋和芥蓝等是典型的苦味食品。可以相应摄入或者炮制茶饮。
外出就餐应配以具有凉性辅料,比如进食凉拌驴肉时,少加点大蒜、辣椒、花椒等辛辣佐料,同时配搭一些黄瓜、生菜、萝卜,身体会更加容易接受。
谷、豆类主食性质比较平和,每餐吃2~3两主食,就能稳定大局,不至于“过度上火”。饭后再吃点偏寒凉的水果,如香瓜、哈密瓜、西瓜、猕猴桃、梨子、草莓和苹果等,也有利于降火。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