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星阵”入轨组网,商业航天蓬勃发展

    来源: 中国数字科技馆
    更新时间:

    2024年12月1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顺利点火发射,把“宏图二号”成功送上太空4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举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雷达遥感星座——“女娲星座”在轨卫星数量达到12颗,星座运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女娲星座”作为商业航天领域的重要成果,是我国航天事业迈向商业化、产业化的一个缩影。在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商业航天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动力。

     

    “宏图二号”09-12星发射升空(图片来源央视网)

     

    “女娲星座”:商业航天的新星

    “女娲星座”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商业航天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一个生动写照。自2023年3月30日,首批4颗“宏图一号”商业雷达遥感卫星发射入轨,“女娲星座”的组网计划便正式拉开帷幕。这些卫星如同“天眼”,在距离地面520余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对地球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它们能够穿透云雾、雨层,采集到分辨率达1米的高分辨率影像,为多个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024年,“女娲星座”的建设进入加速期。11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宏图二号”01-04星;12月17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宏图二号”09-12星送入太空。卫星入轨后,迅速展开太阳帆板及数传天线,完成星地测控数传链路测试、卫星状态监测、雷达遥感载荷开机等一系列关键步骤,并与先期在轨的4颗卫星完成组网。至此,“女娲星座”初步形成规模,具备了全球覆盖的对地遥感观测能力。

    目前,“女娲星座”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在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干堤溃决等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中,“女娲星座”采集的影像和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救援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对这些高分辨率影像的分析,相关部门能够快速了解灾害现场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在未来,随着组网规模不断扩大,“女娲星座”还将广泛应用在农业监测、海洋观测、能源开发等领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服务。

    商业航天:新兴产业的崛起

    商业航天,是指利用商业模式运营的航天活动,涵盖卫星制造、运营及应用、地面设备制造与服务、太空旅游、太空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全球商业航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备受瞩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1.1万亿美元。美国在商业航天领域发展领先,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凭借可重复使用技术,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占据了全球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重要份额。欧洲在商业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地球观测和通信卫星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日本、印度等国也在加大对商业航天产业的支持力度。

    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向民营企业开放航天产业,此后,社会资本纷纷涌入商业航天赛道,一批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商业航天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期。北京、上海、海南、安徽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图片来源央视网)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商业航天已初步形成覆盖卫星设计制造、火箭设计制造与发射、地面终端设备制造、系统运行维护、航天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在火箭制造领域,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技术成熟度和稳定性不断提高,已具备商业化发射交付能力;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火箭也在商业发射市场崭露头角。在卫星制造方面,长光卫星的“吉林一号”光学遥感卫星星座、银河航天的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等,都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业航天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创新,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商业航天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到新兴的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太空采矿等领域,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有望实现全球无缝覆盖的高速互联网接入,为偏远地区和海洋提供通信服务;太空旅游的兴起,将为人们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开启太空探索的新时代;太空采矿则可能为地球带来新的资源,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

    展望苍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商业航天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在技术创新方面,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将不断成熟,这一项技术可以使火箭进入太空后,能够完整返回地球,经过检修维护与燃料加注,可再次执行发射任务,由此可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效率。目前,我国多家商业航天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未来,可重复使用火箭有望成为商业航天发射的主流,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商业航天企业飞速发展(图片来源央视网)

     

    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也将加速推进。低轨卫星具有通信延迟低、信号强等优势,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导航和遥感服务。我国已经规划了多个低轨卫星星座项目,如“国网星座”和“千帆星座”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大幅提升我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

    商业航天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除了现有的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商业航天还将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卫星遥感数据可以为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等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持;在自动驾驶领域,卫星导航和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高精度定位和实时通信,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商业航天的国际合作也将日益紧密。航天是一项全球性的事业,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未来,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将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共同开展航天项目,推动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商业航天技术和服务也将走向国际市场,为世界各国提供优质的航天产品和解决方案。

    “女娲星座”的成功组网,是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商业航天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商业航天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它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国家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将为人类探索太空、利用太空资源带来更多的可能。

     

    部分信息来源于央视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

    (科学性审核毛新愿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

    本文来自: 中国数字科技馆

    责任编辑:刘海华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