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也有脾气?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馆
    更新时间:

    在宇宙中,太阳宛如一颗闪耀着光芒的璀璨明珠,它慷慨地将光和热洒向地球,成为地球上万物生长之源,更是生命赖以繁衍生息的坚实基础。然而,看似平和的太阳,其实也有自己的“小脾气”。它的一举一动,都在行星际空间中掀起的波澜,对地球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航天领域,太阳活动的“威力”不容小觑。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外层大气中各种奇妙现象的统称,仿佛是太阳的独特“情绪表达”,时而激烈,时而温和,平均以11年为一个完整的周期,演绎着独特的“太阳律动”。常见的太阳活动现象丰富多样,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太阳大气中复杂的电磁过程在“作祟”。尽管太阳整体的辐射总量相对稳定,仅有微小变化,但这些局部的活动却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能让太阳在紫外线和X射线波段的辐射产生大幅起落。

    太阳黑子,宛如太阳脸上的“雀斑”,是太阳活动最为直观的标志。其数量的起伏,就像晴雨表一般,精准地反映着太阳活动的强弱变化。而耀斑则如同太阳表面突然绽放的绚丽“烟花”,是最为剧烈的太阳活动之一。在短短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它就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不仅会发出强大的电磁辐射,还会向宇宙空间抛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日冕物质抛射同样引人注目,这是太阳向宇宙空间抛出的海量磁化等离子体,其速度极快,最高可达每秒数千公里,对地球空间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太阳耀斑爆发(图片来源央视网)

    近年来,太阳活动愈发频繁。在2024年,太阳仿佛进入了“活跃期”,X级以上大耀斑爆发多达52次,日冕物质抛射给地球带来的强地磁暴及以上活动达到12次,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年极有可能成为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峰值年。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信息指出,2025年太阳活动依旧保持着“火热”的态势。尽管预计大的太阳耀斑爆发活动的数量和强度会有所降低,但回顾历史数据,太阳活动在进入下降阶段后,仍有极大可能出现大爆发,而且爆发强度甚至可能超过活动高年。

    太阳活动对航天领域的影响

    当太阳活动进入剧烈阶段,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便会被发射出来,进入日地空间。这些粒子如同微小却威力巨大的“炮弹”,能够轻易穿透航天器的外壳。一旦进入航天器内部,它们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首先辐射损伤会使航天器的材料如同被岁月侵蚀一般逐渐老化,太阳能电池的寿命大幅降低,半导体元件的性能也会随之衰退。此外,单粒子效应可能导致控制电路出现逻辑错误,让航天器失去控制,严重时甚至会直接报废。深层充电产生地放电脉冲,损坏航天器内部的微型材料及电子器件,最终导致航天器失控。2022年,美国SpaceX发射的49颗“星链”卫星,就因受到地磁暴的影响,约40颗卫星无法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最终无奈“折戟”。

    太阳活动引发的地球电离层扰动,宛如一场无形的风暴,严重干扰着短波无线电通信。电离层就像地球的“通信屏障”,当它受到太阳活动的强烈影响时,其中电子浓度的增加,造成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导致信号像风中的烛光一样摇曳不定,出现衰落甚至中断的情况。卫星导航的定位精度也会大幅下降,严重时接收机甚至会完全失效。卫星通信的信噪比降低,误码率上升,通信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链路中断的情况。例如2006年12月13日,太阳发生了一次X3级的猛烈爆发,我国多个电波观测站的短波探测信号全波段瞬间中断,给通信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高能粒子流损害航天器(图片来源央视网)

    对于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来说,太阳活动期间辐射水平的急剧增加,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严重的辐射伤害,可能引发细胞损伤、基因突变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在太阳活动剧烈时,航天员需要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如尽量减少出舱活动的时间,躲进具有特殊防护功能的舱室,以此减少暴露在辐射环境中的时间,保护自身安全。

    预测与防范

    为了能够提前洞察预报太阳活动的动态,科学家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监测系统。这些系统涵盖了地面观测站和空间探测器,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对太阳进行密切监测。我国的子午工程二期,通过构建“一链、三网、四聚焦”的先进监测体系,成功实现了从太阳表面爆发、行星际传播到地球空间响应的全链条追踪监测,为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数据支持。通过对这些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家们就像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能够预测太阳活动的发生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为航天任务的科学安排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子午工程二期监测系统(图片来源央视网)

    在设计和制造航天器时,工程师们充分发挥智慧,采用了各种先进的防护措施,旨在增强航天器抵御太阳活动影响的能力。例如,使用特殊的屏蔽材料,这些材料就像坚固的盾牌,能够有效阻挡高能带电粒子的穿透增加备份系统,确保在部分设备出现故障时,航天器仍能继续正常运行,保障任务的顺利进行。

    根据太阳活动的预报结果,航天部门会合理安排航天任务的时间和轨道。在太阳活动高峰期,尽量避免进行高风险的航天活动,如航天员出舱、卫星发射等。对于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通过调整其轨道高度或姿态,减少与高能带电粒子的接触,降低太阳活动对航天任务的影响。

    太阳活动虽然给航天事业带来了诸多严峻的挑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太阳活动的认识不断深化,防范措施也日益完善。通过持续加强监测、提升防护能力和合理安排任务,我们有信心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太阳活动对航天事业的影响,让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稳健。在未来,我们有望进一步揭开太阳活动的神秘面纱,更好地应对其带来的挑战,推动航天事业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部分信息来源于科普中国、央视网、中国新闻网等

    (科学性审核李良中国空间学会科普与教育委员会委员)

     

    本文来自: 中国科学技术馆

    责任编辑:刘海华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