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目前,北斗系统已覆盖巴基斯坦、沙特、缅甸等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通信卫星系统
通信卫星是用作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地球卫星。通信卫星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卫星通信地球站(含手机终端)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
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是中国发射的对地静止通信卫星系列。2019年,我国将发射东方红五号通信卫星平台试验星。从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现在,我国卫星通信事业走过了49年从无到有、从跟随到中国式弯道超车的发展之路。
“简阳星空1号” 卫星是目前亚太地区容量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Ka宽带卫星系统,预计2020年发射升空。将主要覆盖中国沿海地区、日韩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气象卫星系统
气象卫星指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载有各种气象遥感器,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站。地面站将卫星传来的电信号复原,绘制成各种云层、地表和海面图片,再经进一步处理和计算,得出各种气象资料。
“风云”气象卫星系列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国已成功发射了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仍有5颗在轨稳定运行,为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利、航空、航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公益性、专业性的决策性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成为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效益发挥最好、应用范围最广的卫星之一。
截至目前,中国风云卫星正在为47个“一带一路”国家提供遥感数据和定量产品,一种更趋定制化的卫星遥感服务模式正逐步形成。
遥感卫星系统
遥感卫星,是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察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
推进卫星遥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合作红利,也为世界贡献了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智慧与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