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绿山古矿井采掘情景
分享到:
展品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馆;华夏之光;采矿区
华夏之光
展品简介

我国古代铜矿开采技术早在商周时期就已达到了很高水平,当时采用竖井、斜井、平巷的联合挖掘,初步形成了地下开采系统,并且有效地解决了运输提升、井下通风、排水照明和井巷支护等问题。
位于湖北省大冶县的铜绿山矿井是我国迄今发掘规模最大、生产时间最长的古铜矿遗址,它的开采年代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汉代。至今,在遗址仍堆有50万吨以上的古代炼渣,地下采矿区有18个,遗留的矿石大概在3到4万吨。该遗址采矿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竖井、斜井、盲井、平巷联合开拓法进行深井开采。最大井深达六十余米,低于地下水位二十余米。矿井采用符合力学原理的木框架支护技术。井下通风是利用井口高低不同所产生的气压差形成自然风流,同时关闭废弃井巷和在巷道内设置风墙以控制风的走向。井下采用竹签火把照明。排水是通过相互衔接的木制水槽将水引入排水巷道,再汇于水仓,集中提升到地面排走,构成完备的排水系统。本展项按照周代(公元前1046-前256年)井巷特点及出土生产工具制作,反映了当时古代工匠开拓井巷、采掘装运矿石、排水、提升、运输的生产场面。

展品视频
展品漫画
数字看展品
相关展品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