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展项展示四合院、土楼、竹楼、窑洞、碉房、蒙古包等六种类型民居的虚拟漫游。
(1)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
(2)福建土楼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和强烈的宗族特性。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3)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藏族民居典型建筑形式。用石块砌筑外墙,内部为木结构平顶;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为简洁,一般多方形平面。
(4)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
(5)中国西南地区民居以苗族竹楼最具特色。竹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没有地基,以柱子支撑建筑,楼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
(6)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代表性建筑,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窑洞一般可分为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三种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