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长方台形垛积的一般求和公式——隙积术。
设一个长方台形垛积的顶层宽为a 个物体,长为b个物体,底层宽为c个物体,长为 d 个物体,高共有n 层,则长方台形垛积物体总个数为:
S= [(2b+d)a+(2d+b)c] + (c-a)。
南宋(公元1127—1279年)末年杨辉、元代(公元1279—1368年)朱世杰等又提出很多其他形状垛积的求和公式,将隙积术发展为垛积术。

/**/
北宋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长方台形垛积的一般求和公式——隙积术。
设一个长方台形垛积的顶层宽为a 个物体,长为b个物体,底层宽为c个物体,长为 d 个物体,高共有n 层,则长方台形垛积物体总个数为:
S= [(2b+d)a+(2d+b)c] + (c-a)。
南宋(公元1127—1279年)末年杨辉、元代(公元1279—1368年)朱世杰等又提出很多其他形状垛积的求和公式,将隙积术发展为垛积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