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读后感”
2015-01-13 14:49:18《黄金时代》“读后感”
看完《黄金时代》,我无语了。这跟文字描述其实效果并不差太多。
为什么编剧要把好好的电影拍成纪录片。为什么把萧红好好的人生被拍成一部悲催而又狗血的受难史。全剧对萧红的才华的评价,只有许广平那句“谁没有看见过平穷和苦难,但是像萧红这样,把苦难写得那么真的,是少见的。”让我感觉有点接地气。
除了许广平的这句评价,我对萧红的才华和来历在电影中几乎看不到解释。而只看到了萧红和萧军冗长而又乏味的爱情。也许在传记和其他资料中,很多问题都没有答案。可是电影不是纪录片,如果纯粹是客观记录,完全不能代表任何的人生观。
我想起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铁娘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人物性格对命运推动的很多细节,比如,她在下决心击沉他国军舰时的反复考虑,在竞选前陪女儿练车时遭到女儿的抗议,在丈夫离世后的种种幻觉,她曾经历抉择、矛盾、孤立、孤独。生命中这些赐予,她比普通人更加倍的尝到了。
人性是文学和电影作品里永远的主旋律,在《黄金时代》里,我们看到了历史,看到了客观,但是最最重要的人性却缺席了。这部电影在剧情上最大的缺陷,应该是对萧红命运中心理性格、个人追求的揣测和描摹。虽然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这位才女所做决定背后的意图,可是从她对文学的追求,对个人婚姻的追求中,应该可以对她的精神世界有一种美好的揣测。比如她把生下的孩子如何处置,可以不予详述,但她内心的动机应尽可能还原。或许是在乱世中对养育孩子的种种顾虑,或许是为了完全斩断情丝。不管如何,在这之后,她对文学的追求没有停止。
一个出色女性的精神世界,她的作品与她人生轨迹的关联,才是值得关注的。而那些她爱过的男人,终究是匆匆过客。这部电影本来有机会好好地描述她的人生观、爱情观,但却过于客观而造成了克制,只能成为一部不能带给人心灵震撼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