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329_91178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媒体达人  >  原创文章

【原创】“原生家庭”,请别误解它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最近一两年,“原生家庭”这个词在媒体报道中出现的频率极高,都市家庭剧《都挺好》的热播,又掀起一波对“原生家庭”讨论的热潮。很多人将自己生活、性格上不如意纷纷归因于“原生家庭”,给自己的人生贴上各种标签。“原生家庭”这个本应用于心理咨询领域的专业词汇,也成为如“星座”、“血型”一般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原生家庭”本指个体所成长的家庭环境,但却常被媒体误用“原生家庭”。就好比“原生家庭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去伪存真之后,“原生家庭”究竟是什么?

  等等,也许我根本不需要往下读!——他们都说“原生家庭”对我有影响,真是这样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认真先想一想下面的问题:

  1. 当负面情绪来临时,你最常告诉自己的话是什么?

  2. 你还记得小时候,大人是如何处理你的生气或哭泣?

  当你回答这两个问题时,是否已经发现其中的联系?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自己在房间里哭的稀里哗啦。仿佛那一刻,我终于与自己和解,心理的能量得到疏通。现在我可以很平静的告诉你我的答案:我会告诉自己“不要哭”,因为小时候每次我哭的时候,我爸都会说“不要哭”。这个答案也许对你来说平淡无奇。

  这就是“原生家庭”对个人影响的一个例子。这种影响是潜在的,常常不自知,并具有个人色彩。它影响你处理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

  不要将“原生家庭”与“社会经济地位”混淆

  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指个体或家庭基于收入、教育和职业等因素相对于其他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总体衡量。“原生家庭”

  《极限挑战》节目曾试图通过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孩子们回答问题,来引发对“原生家庭”的讨论。在节目里孩子们被问了6个问题,如果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往前走两步。这6个问题是这样的:

  1.你的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

  2.父母是否给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地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而且现在还保持着一定水准?

  4.你从小到大的旅行经历当中,是否有过一次出国经历?

  5.父母是否承诺过要送你出国留学?

  6.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这6个问题中,除最后一个可归为“原生家庭”的家庭互动方式,其他的都应该归为SES,反应的是这个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西方心理学中有大量关于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人成长的研究。研究发现,SES是对个人成长最有效的预测指标。SES对个体的影响从儿童早期就开始逐渐显现 ,高SES的儿童在竞争性 、情绪稳定性 、认知能力等方面均占优势 。到了青少年时期 ,低SES也与较差的社会适应能力相联系,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心理与行为上的问题。

  “龙生龙,凤生凤”,但这并不等于可以放弃个人努力。在既有条件下,做最好的自己,认清现实总比在幻想中浪费时间强。

  “原生家庭”着眼于微观,社会问题着眼于宏观

  媒体讨论中会将“原生家庭”与社会问题混淆。单纯将“重男轻女”、“啃老”列为原生家庭问题,借着《都挺好》的热播来趁热度,不过是旧瓶装新酒,不能启发公众的思考。

  “重男轻女”是一个宏观社会问题,但如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的女孩,将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内化”到自己的认知中,在潜意识中看轻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由此她在人际交往之中具有“讨好倾向”,成了一个“很好说话”的老好人,对其他人伤害自己利益时的忍耐水平比较高。或者如《欢乐颂》中的樊胜美,看不到自己价值,一直指望着能靠嫁人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这些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说她受到了其父母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也许有一天,她终于意识到自己也是有价值的、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勇敢地拒绝别人,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由此逐渐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

  再来举一个例子。在中国文化中,父亲的形象常常比较严厉、不苟言笑。父亲很少会开诚布公的与孩子进行坦诚的沟通。那么在这样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可能一直没有办法很好地处理与男性成人角色之间的关系。他可能会看到其他学生可以轻松地与某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交谈、甚至开玩笑,但他每次见到那位老师就很紧张,甚至巴不得绕道而行。

  与“原生家庭”和解,追求人格独立

  按照心理咨询的“主体间理论”,你现在与他人的互动方式,都是对过去的复制。关注、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助于了解自己性格的来源,能启蒙人的独立意识。又要搬出提出“自我同一性”这个重要概念的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他认为想清楚“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或早或晚都要交上答卷的成长问题。

  去了解原生家庭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并不等于同意“原生家庭决定论”,将原生家庭作为一切人生问题的挡箭牌。深信原生家庭决定论,仅能发泄一时痛苦与焦虑,不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实际价值。

  “原生家庭”矛盾会在“新生家庭”成立之后凸显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在看《欢乐颂》樊胜美一次次给家里钱、给侄子交学费、收拾哥哥闯祸的烂摊子时,恨得牙痒痒,忍不住大呼“这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家庭,应该与原生家庭划清界限!”。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你能做到“正视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并由此获得新生与成长“,恭喜你闯过第一关;第二关就是,该如何处理与自己原生家庭、新生家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第二关,在一贯重视亲情、血缘,缺乏人际边界与距离感的传统中国家庭里,尤其难。特别是当你有了自己新生的小家庭之后。

  如樊胜美,遇到了贪婪而不自知的父母,一“做“再”做“,谁又真的能做到断绝联系老死不相往来?苏明玉离家出走十年,依旧因为良心不安,始终无法置身事外、与家里的一地鸡毛决裂。

  当你有自己的爱人、孩子之后,当新生家庭的利益与原生家庭的利益产生矛盾时;当一边是上了年纪顽固又脆弱的父母,一边是嗷嗷待哺完全依赖你的孩子时;如何处理原生家庭的关系,是对每一个人的挑战。

  这一点《都挺好》也尝试给出答案:也许过去的伤害永远无法弥补,也许父母我们永远无法改变。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不要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样子,也不要把伤害再加之于其他人。

  作者:马红 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实习心理咨询师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bennite0625]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90329_911789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