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底,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450元一瓶!中国这种“神药”在美国卖到脱销,一场流感火了一批代购...》引得不少人在朋友圈转发,文中提到,很多美国人由于流感引发的咳嗽久治不愈,在服用了川贝枇杷膏之后,咳嗽大大缓解,甚至还有人拿它来泡茶、做鸡尾酒。一时之间,川贝枇杷膏可谓是火得不要不要的,价格也翻了好几倍。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一起来认识“网红”川贝枇杷膏
常说“良药苦口”,但川贝枇杷膏是个例外,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我赌五毛,你小时候为吃这款“小糖浆”,装过咳嗽。
“川贝枇杷膏”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它的主要成分:川贝+枇杷(叶)。
先来说川贝,它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止咳明星。川贝,别名川贝母,主产于四川、青海及云南等地,因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松贝母质量最佳,故名“川贝母”。此外还有一种浙贝母,产于浙江象山,故名浙贝母或象贝母,价格比川贝母便宜得多,但没有润肺功效。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的鳞茎,古代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认为“形如聚贝子”,所以称之贝母。《本草经疏》称:“贝母,肺有热,因而生痰,或为热邪所干,喘嗽烦闷,必此主之。”可见,川贝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多用于肺热燥咳。
再来说枇杷叶,是的,你没看错,我们家中常备的川贝枇杷膏、川贝枇杷糖浆等,用的都是枇杷叶,而不是枇杷果(枇杷果性平,味甘甜、微酸,有清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当作水果吃是极好的)。
枇杷叶有止咳、止呕的作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记载:枇杷叶入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但它最强的功效还是清肺止咳(热咳),尤其是经过蜜炙的枇杷叶,止咳作用更强大(这次最火的就是“XX蜜炼川贝枇杷膏”)。
川贝枇杷膏,不是止咳“神药”
别说外国人了,我们很多中国人遇到感冒咳嗽,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川贝枇杷膏喝起来!殊不知,咳嗽也分寒热。川贝、枇杷叶性寒凉,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热咳、燥咳,如果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寒咳,药不对症,反而会加重病情。
那么,如何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呢? 除了鼻塞、头痛、咽痛的共性之外,二者有以下典型区别——
风热感冒:流浓涕,痰液黏稠、颜色黄、较难咳出,咳嗽剧烈时胸痛明显,口渴喜饮,小便黄,大便干,但恶寒(病人自觉发冷)不明显;还可有咽部红肿充血、舌质红、舌苔黄等体征(常说的“上火”症状明显)。适宜服用清热、润肺化痰的川贝枇杷膏。
风寒感冒:流清涕,在夜间或者清早起床时咳嗽比较明显,痰液稀薄、颜色白,口淡不渴,全身酸痛,恶寒明显,但不出汗。如果服用川贝枇杷膏,反而会导致咽痒加重、咳嗽加剧、痰液增多等情况;而宜服用祛风散寒、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生姜红糖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咳嗽时少痰或无痰的患者也不宜喝川贝枇杷膏,否则可能加重病情;2岁以下的小孩脾胃功能较差,须慎用川贝。
川贝、薏米,不再傻傻分不清
乍一看,川贝和薏米很像,其实两者区别大着呢!
外形上:川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仔细分辨,呈“大瓣抱小瓣”状,未抱部分的凹槽呈月牙形,俗称“怀中抱月”,凹槽呈深灰色;薏米则圆很多,凹槽呈深棕色,也更直、更宽、更深些。
味道上:川贝微苦,做食疗方,一般需要加冰糖、蜂蜜调味;薏米味甘、淡,可以直接煲汤、煮饭。
价格上:薏米论斤卖(约10元/斤),超市就可以买;川贝就金贵多了,论克卖(2元/克,甚至更贵),一般在药店买。
市面上不乏川贝伪品, 正品川贝为白色或类白色,质地硬而脆、易断;而伪品为黄白色或黄棕色,质地硬、但不易碎。
延伸阅读:川贝雪梨,隔水炖最好
很多人图方便,直接用锅煮川贝雪梨,其实此法并不妥。因为川贝的某些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挥发掉,影响其功效,最好的方法应该是隔水炖。
具体方法是:川贝、雪梨用清水洗净,雪梨削皮、切块,去掉内核;然后将川贝、梨块一同放炖盅内,加适量冰糖、清水,隔水炖一小时即可。更讲究的方法是,将川贝研成粉末,装到梨肚子里,盖上梨盖炖。两种方法功效相当,但后者口感会更好些。
仍需注意,川贝性寒、雪梨性凉,热咳、燥咳服用才是对症食疗。
作者:忍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