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饮料的真身
2014-08-15 15:10:19作者:邓红(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
口味丰富的饮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超市货架上摆放的饮料品种越来越多,加上厂家在饮料包装上费尽心思,我们选择时也越来越无从下手。
其实,无论饮料包装如何让人眼花缭乱,上面都必须有一份合乎规定的标签,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来辨别比较,就能识破其真身。要知道,很多饮料都只是挂了个名,“水分”很大。
果汁饮料>果味饮料
辨别关键词:果汁含量
真正的果汁是用果肉榨出的,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水果本身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果汁饮料:国标要求果汁含量不小于10%。
果味饮料:指的是以纯净水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浓缩果汁,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饮料,其中的果汁含量只要不低于2.5%即可。就是说,果汁在其中只是个配角。
因此,千万别认为“果”字当头就一定能为你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叶酸、镁等营养素。如果不想只是喝个味道,还想顺道摄取一些营养的话,选择果汁饮料为宜,含有果肉纤维者更佳。
含乳饮料≠牛奶
牛奶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乳糖和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观念早已深入民心,各种乳制品也深受消费者青睐。
市面上乳饮料品种繁多,然而大部分消费者通常只看到了包装上大大的“奶”字或“乳”字,挑选起来同样无所适从。其实,首先要看的是标签上的蛋白质含量。
辨别关键词:蛋白质含量
牛奶:按照国家规定,纯牛奶/牛奶、纯酸奶/酸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均不得低于2.9%。
含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饮用水及适量辅料(食糖、酸味剂、甜味剂等)加工制成,包括配制型乳饮料、发酵型乳饮料和乳酸菌饮料。其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的称为乳饮料,如乳酸菌乳饮料;而蛋白质含量在0.7%~1.0%之间的,则要将饮料前的“乳”字去掉,如乳酸菌饮料和乳酸饮料。
可见,含乳饮料跟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至少相差3倍。含乳饮料并不属于乳品,只是含有牛奶阿成分,且实际营养价值远低于牛奶。
茶味饮料<茶饮料
类似的问题同样存在于“茶”字头的饮料中。茶饮料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制成的饮料。茶叶中的茶多酚是形成其独特色香味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和咖啡因是茶叶中两种主要的保健成分。而茶味饮料只是添加了茶香味剂,根本不含这两种成分。
辨别关键词: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
选择茶饮料时,应先看清是“茶汤饮料”还是“调味茶饮料”。
茶汤饮料:不仅保持了原茶汁的风味,而且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也最高,分别在300毫克/千克和40毫克/千克以上。
调味茶饮料:包括各种果汁茶饮料、奶茶和碳酸茶饮料,上述两种成分含量只有茶汤饮料的1/2左右。
此外,还须看清楚是“浓茶型”或“淡茶型”,“无糖型”或“低糖型”(针对茶汤饮料)。因为,身体状况不同,选用的茶饮料也应有所不同,如老年人不宜选用浓茶型茶饮料,糖尿病病人应选择无糖型或低糖型茶饮料,儿童则不宜饮用茶饮料。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