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10808_32445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除主刊《家庭医生》外,我们还出版发行《家庭药师》《健康养生》、健康科普类丛书及漫画。

文章数
分享到:

《家庭医生》:塑化疑云

2011-08-08 17:12:05

     

    从今年5月底开始,台湾的部分食品和饮料检出含有毒成分——塑化剂,由此引发台湾食品加工业甚至政坛的极大震动,因此又被称为“塑化剂风暴”。

  风暴的开端,源于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一位技术人员在日常监测中,发现某些食品原料中含有异常物质,后追查下去,结果发现台湾数家食品添加剂供应商涉嫌在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非法掺入工业用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继而在下游饮料产品中发现了塑化剂。

  随着事件调查的深入,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饮料之外,塑化剂影响范围扩大到糕点、面包、药品甚至化妆品等。

塑化剂为什么会出现在起云剂中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饮料,特别是果汁类和运动类饮料,呈轻微的浑浊状或者云雾状,这就是起云剂所发挥的作用。起云剂是台湾食品工业界特有的叫法,它又叫浑浊剂、乳浊剂或增浊剂。

  由于饮料中大部分是水,为了让香精、风味油等脂溶性物质能够均匀分布在饮料的水中,要将这些物质乳化,形成相对稳定的水包油细微粒子;同时,还要改善这些饮料的感官性状,使之变浓或变浊成云雾状。起云剂就有这些功效,同时还有增稠剂的作用。因此,台湾食品工业者口中的起云剂,实际上相当于大陆这边的乳化剂加增稠剂的混合体系。

  起云剂本来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常见原料包括阿拉伯胶(起增稠剂作用)、乳化剂(含棕榈油或葵花子油等植物油的酯类,其中最重要的原料是棕榈油等植物油)。由于棕榈油价格比较昂贵,且颜色偏黄,保存期也不长,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台湾一些不法商家就开始用塑化剂代替棕榈油生产起云剂。这种“塑化”起云剂不但颜色纯白、保存期限比棕榈油配方的起云剂长半年以上,价格更是便宜4/5之多,因此一直被沿用,直到今次“塑化剂风暴”引发。

塑化剂有哪些危害

  在塑料生产中,为了提高其可塑性和强度,一般会添加塑化剂(或叫增塑剂),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是最主要的品种,占整个塑化剂市场70%~90%的份额。

  要指出的是,DEHP等塑化剂是在使用范围内合法的塑胶制品添加剂,但绝对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但在本次事件中,黑心厂家用它来代替较贵的食品原料生产起云剂。如果拿塑化剂风波与三聚氰胺事件作类比的话,起云剂相当于牛奶,而DEHP等塑化剂相当于三聚氰胺。

  那么,过量摄入塑化剂有哪些危害呢?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具有雌激素样效应,并能对抗雄激素的生物效应。

  因此,塑化剂可能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影响男童性发育,还有可能造成女童性早熟。台湾的研究显示,台湾男童阴茎的平均长度,从小就比欧美白种人的短0.5~0.7厘米。但这一现象是否与塑化剂有关,尚待证实。

  塑化剂还会干扰动物的正常内分泌功能,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如果长期摄入,甚至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的作用。

  由于目前塑化剂的健康危害效应研究主要还是在动物身上进行,因此,欧盟和美国所作的安全性评估并没有提出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报告,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性评估。

  那么,食品中的塑化剂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除了作为非法添加物直接掺入食品以外,塑化剂还可能通过食品包装、外环境生物富集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等途径进入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塑化剂容易从塑料包装中向富含油脂的食品如食用油、肉类或方便面调料包中迁移。食品在塑料包装中储存时间越长,塑化剂向食品中迁移的量越大。

如何预防塑化剂的危害

  塑化剂作为广泛使用的塑料工业辅助添加剂,可能会通过饮水、食物、皮肤接触和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继而产生健康危害,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目前的研究认为,塑化剂的急性毒性并不强,其危害还是集中在长期慢性摄入后对儿童生殖系统的损害;对于成人来说,摄入的塑化剂可以通过肝脏的解毒作用进行代谢,其中大部分在解毒以后通过尿液排出。因此,消除塑化剂的危害,根本还是在于监管和预防。

  那么如何预防塑化剂的危害呢?

  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标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DEHP口服摄入的安全上限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04毫克。对于一个60公斤的成人,相当于每天2.4毫克。

  本次事件中,台湾检测的含有起云剂的饮料中,DEHP含量一般在10~30ppm范围,相当于一瓶500毫升的饮料,含有5~15毫克DEHP。也就是说,喝这样一瓶饮料,已经远远超过安全摄入限值了。

  其次,要靠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美国环保署将DEHP等列为重点污染物;欧盟则规定所有儿童玩具和用品中禁止添加DEHP等塑化剂。经过本次事件,世界各国对食品中塑化剂的非法添加或过量残留的监管一定会更加严格。

  最后,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也不必太过忧心忡忡,并非所有食品都有可能被塑化剂污染。另外,国家会大力加强对食品中塑化剂残留的监测。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特别是儿童,应该尽量选择玻璃或不锈钢等材质的食品容器;避免在塑料容器中长期储存含油脂的食物;在加热食物时,不要把保鲜膜一起加热。最后,尽量选择天然食物,避免摄入过多加工食物。(编辑:胡秀琼)

上一篇:《家庭医生》:谈古论今话大蒜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