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30615_321514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妈妈宝宝》

《妈妈宝宝》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创刊于2002年,是华人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怀孕、生产、育儿、居家、亲子共读全方位杂志。

文章数
分享到:

打针不哭,那不是勇敢

2013-06-15 23:04:54

1306  营养健康  导医台  

打针不哭,那不是勇敢

文/小叶  采访咨询/杨振国  骨科硕士,小儿骨科主治医师


“我家宝宝快两岁了,早产,出生的时候有点缺氧,所以到快5个月的时候抬头还不是很好,肌张力有点高。从5个月开始我就坚持带宝宝去医院做康复训练。那个时候我就发现孩子痛觉不敏感,打针、磕碰到都不会哭,孩子爸爸说可能是运动发育迟缓。但是他真的是感觉不到疼痛,我试了好几回了,有时候我还会故意咬他的手指,咬的越重他反而越开心。虽然说宝宝不怕疼,带他打针是方便了,可是他这样,受伤了也会感觉不到啊,好担心啊。”

近日,编辑部收到一位妈妈的求助。关于宝宝痛觉低下的报道,我们之前也看到过。宝宝摔倒了没哭、被尖锐的器具刺了一下也没哭,打针更是不怕痛,或许妈妈会觉得宝宝好勇敢,但是在医师眼里,可能不只是勇敢这样简单。

来自媒体的报道,没有疼痛的男孩

这名两岁男孩的发育和智商与正常儿童一样,但一直对疼痛毫无知觉。据家长介绍,他1岁时手被烫伤过,可他不哭不闹,照常玩耍。不久,他又差点把自己的舌头咬掉,医生没用麻药为其缝合,但他还是不觉得疼痛。家长心里好生纳闷。

前些日子,男孩不知为何走路有些跛行,因无痛感,家长没太在意,不料男孩的左膝越肿越严重。经医院检查发现,男孩为外伤性左股骨末端骨骺骨折,医生为其做了复位手术。但由于先天性痛觉缺损症病因不明,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医生只能告诫家长今后要对男孩加倍呵护。

疼痛感觉从哪儿来?

   在我们探究宝宝为什么痛觉低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人体的痛觉是怎么来的吧。

痛觉感受器收集身体的感觉

痛觉感受器分散在皮肤和器官各处,实际上是感觉神经纤维的末端。它们有的对刺、捏、拧敏感,有的对冷热敏感,有的对化学物质敏感,总之对各类疼痛敏感。

神经信号快于你的语言反应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神经纤维的外膜上,分布着一些连接膜内外环境的蛋白质通道。这些蛋白质通道看起来像皮肤上的毛孔,可以让许多带电离子,如钠离子、钙离子或钾离子等进出。在疼痛刺激的作用下,这一进出会变得愈加繁忙,于是神经纤维内部的电荷相对集中,从而产生电信号。

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传导,给脊髓和大脑带去疼痛的信息,比如:左手食指碰到70以上的热水啦,于是不等你对自己说我要把手指从烫水里拿出来”——那太浪费时间,指令早已发送至手臂和手部肌肉,使你忙不迭地把手指从沸水里抽出来。这就是能够感受到疼痛的益处,否则我们的机体就有可能会受到严重破坏,乃至危及生命。

疼痛其实是一种保护

痛苦与快乐是种相对的感觉,不知道什么叫痛苦的人,也不会知道什么是快乐。疼痛是一种实质性、潜在性的伤害,这种伤害会造成不愉快的感觉及情绪经验,也因为这样,所以许多人不喜欢疼痛的感觉。

但是对人类来说,疼痛是一种很重要的感觉,也是不可缺少的生理特征。疼痛使人们能逃避外界对身体的伤害和避免进一步的身体受伤。疼痛也是暗示身体内部某种病变的象征,使我们能及早发现病灶并治疗。所以若没有疼痛,我们的身体便很容易受到伤害。

少数的宝宝天生没有痛觉,他们会呈现一种很罕见的先天无痛状态,称之为先天性痛觉低下。但是也因为少了保护性的疼痛,让这些小患者无法避免皮肉之苦,生活在不痛的痛苦当中。

属于罕见疾病

先天性痛觉低下是一种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障碍,主要是因为胚胎发育时,外胚屑发育不全导致。因为是罕见疾病,病例稀少,所以实际发生率并不确定。根据文献资料显示:美国有30多个案例,日本有超过30个家族(约60个病人)被诊断出来有先天性痛觉低下,在瑞典则有将近40个案例。

4种常见症状

1.自残行为 

患有无痛症的宝宝,在临床上表现出多样的症状,其中包括因为缺乏用来感觉的传入神经元,所以没有痛觉,无法做出正常反射动作以避开危险;也因为缺乏痛觉,患者若是咬伤舌头、嘴唇也无感觉;另外对高温(如热开水或热汤)及刀伤,也丝毫没有感觉。所以常常出现自残和类似自残的行为。

2.骨髓炎·败血症

这些宝宝经常会发生跌倒,从而造成骨头骨折变形、关节脱臼以及髋关节易缺血性坏死。这些伤害反复出现便会造成感染,发生骨髓炎,甚至演变成败血症。另外,手指、脚趾还容易产生自行脱落现象。

3.智力障碍  

有一些患者会有智力障碍。

4.无汗症 

因为缺乏汗腺的交感神经支配,所以无法流汗,从而不能排除体内过多的热量,造成反复性且无法解释的周期性高烧、呼吸困难以及致命性的高热症。这种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小婴儿与年龄较小的幼儿身上。

诊断依靠分子生物技术

若是家中宝宝有不明发烧、不能排汗及缺乏痛的感觉,就要怀疑是否隐患了此症。进一步的确定诊断则需靠分子生物技术,找出基因产生突变的位置。另外,可通过生理检查及神经切片做辅助诊断。

目前仅能消极治疗

医学专家推测无痛症的孩童,半数以上都活不过3岁。因为他们感觉不到疼痛,所以无法感知危险。有的患儿身体从来不会出汗,这也是很危险的,他们很可能在大热天中因为体温过高而死亡。

至今医学界尚未发现无痛症有效的治疗方法,所能做的只是给予患者支持性疗法。也就是说,家中有无痛症的宝宝,做父母的要更加小心呵护和关怀他们,以避免他们发生自残行为、肢体末端自体脱落、皮肤及骨折处反复感染的状况。这种消极的治疗是目前应对此疾病的惟一办法。

 

上一篇:Yes or No? 关于地震逃生的传言
下一篇:产后恶露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