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研究中,我们需要从某个具体的方面来描述神经特质。一个常见的角度是大脑的解剖形态,也就是脑子“长什么样”。解剖形态又可以进一步细分,研究最多的是大脑灰质形态。一般认为大脑灰质主要负责加工运算,白质则主要负责信息的传递。
在灰质形态方面,2000年《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开创先河的研究,发现伦敦出租车司机的海马灰质体积比一般人大一些,而且开车的年限越长,体积越大。从这个研究开始,许多研究者投身到这个领域,这几年逐渐做到了高级的心理特质,比如性格、自尊,乃至幸福感,都能找到一些脑区形态的相关。不过,有些研究发现一个区域如果长得大,功能就比较强,另一些研究则发现区域长得小,功能就比较强。这个层面的灰质大小和更微观的神经元层面到底有什么关系,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除此之外,神经特质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每个人独特的神经网络活动模式。即使我们什么也不干,大脑也会有持续不断的自发神经活动,由此得到的神经网络一般称之为静息态网络(resting-state networks)。每个人的静息态网络活动模式都是独特的,存在个体差异。关于它的研究现在非常火爆,我国学者也有许多重要的贡献。
不过,到目前为止,神经特质研究还在起步阶段,许多研究发现的效应并不是很强,心理特质的个体差异只有大概不到20%的部分可以被神经特质所解释。这个比例在统计上可能有意义,如果用在一个人群中,也确实能够预测一些东西,但如果用来推测一个人的心理特质,误差就很大了。
留言